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重点领域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2009-09-16 17:41:52
名  称: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产业振兴规划(2009—2011年)》的通知
有 效 性:有效 文  号: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鸡市产业振兴规划(2009—2011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09-09-16 17:41:52 浏览次数:


宝政发〔2009〕34号
 
 
宝鸡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宝鸡市产业振兴规划
(2009—2011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宝鸡市产业振兴规划(2009—2011年)》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九年七月二十九日


 
宝鸡市产业振兴规划(2009-2011)


 
  为了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实施的重要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实现宝鸡跨越式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及规划的着力点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现有工业优势,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着力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建设,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结构不断完善,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已基本形成汽车、机床工具、石油装备、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电子信息、铁路装备、食品烟草、新型建材等九大支柱产业。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发展进入了结构性和周期性双重调整周期,急需实施一批支撑宝鸡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促使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点到线、产业形态由单散到集群发展,使宝鸡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保持领先地位,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在应对危机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次产业规划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针对目前我市重大产业项目规模小的实际,加快实施一批上10亿元的大项目,把骨干产业迅速做大;二是结合全市产业发展集群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实施一批完善产业链的重大项目,把优势产业迅速做强;三是把握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特点,围绕新能源等新型产业发展,加快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把新兴产业迅速做优;四是围绕大城市建设,超前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宝鸡发展储备后劲。


  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是: 按照“四个第一”、“五大突破”、“三个率先”的思路和目标,抓住国家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机遇,完善产业体系,把宝鸡建成西部最具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从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上真正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超前谋划和统筹建设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巩固交通枢纽地位,提升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把宝鸡建成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经济结构,把宝鸡建成文化旅游繁荣、商贸物流发达、金融体系完善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进技术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宝鸡建成国家材料研发基地和创新型城市。
  主要目标: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实施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工具、石油装备、铁路装备、电子电器、钛材基地、金属加工、能源开发、煤炭化工、医药、纺织、农业产业化、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项目。在2008年底规划实施100个重点项目投资1308亿元的基础上,本次规划新增项目230个,总投资1108亿元。其中:产业振兴、科技创新项目191个,总投资732亿元,占66%。为确保产业项目快速发展,规划配套基础设施项目39个,总投资375亿元,占34%。这批重点项目的实施,预计新增产值和收入150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000亿元以上,支撑全市经济保持13%以上的增长速度。


  三、产业规划的重点
  (一)工业产业。按照大集团引领、集群化运作、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围绕工业优势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两个重点,实施一批扩能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打造西部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和以中国钛谷为核心的金属加工基地。


  1、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着力做大做强陕汽、通力、华强等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提高汽车产业的市域内配套能力和水平,打造重型卡车、中型卡车、微型车、乘用车、变速器、车桥等对产业发展具有强力支撑作用的产业链;依托蔡家坡宝鸡高新区汽车工业园,促进产业的整合和聚集;加快专用车、特种车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到2011年,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销售收入300亿元。


  2、机床工具产业。依托秦川机床、宝鸡机床等龙头企业,加快宝鸡机床工具工业园区建设,实现聚集发展;以“精密、大型、高速、复合、智能、环保”为方向,以精密专用机床集成化、通用机床规模化为重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集群发展规模的壮大。到2011年,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3、石油装备产业。做大做强宝石钢管、宝石机械两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石油钻采、石油钢管等产品和设备,不断拓宽产品领域,提高市场份额。以两大龙头企业为核心,不断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机制,促进集群加快发展。到2011年,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销售收入200亿元。


  4、铁路装备产业。加快建设铁路装备生产基地。以中铁宝桥、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厂为重点,扶持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350公里高速铁路道岔尽快投用。以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厂和德国保富铁路公司、意大利布诺米集团合作为契机,实现与世界知名企业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促进我国高速铁路关键零部件的研制生产步伐和我国时速300公里以上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步伐。到2011年,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5、电子电器产业。依托“中国安全航行高新产业园”,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卫星导航应用等产业。做大多晶硅材料和太阳能电池片,引导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提高LED生产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水平,抢占大功率照明产业市场;促进宝光集团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并购重组,实现对产业的有效整合和规模扩张;重点打造宝鸡电真空设备产业园和宝鸡飞行培训园;积极开发铁道电器等专业领域电器产品,占领市场制高点。到2011年,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6、钛材基地产业。以打造“宝鸡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宝鸡钛特色产业基地品牌为目标,以宝钛集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力兴钛业为龙头,进一步发挥“中国钛谷”50余家认定的钛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技术、设备、人才等优势,加快钛及钛合金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以钛材加工、钛设备、稀有金属深加工及中间合金、钛粉和钛合金粉、医用钛合金及体育休闲用品为重点的产业链,使其成为宝鸡最具特色的产业和第一大主导产业。到2011年,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工业产值100亿元。


  7、金属加工产业。以宝钛、东岭等重点企业为依托,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以科技进步推进技术装备升级,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发展铅、锌、黄金、镁等产业,建设具有相对优势的铅、锌、黄金、镁等产业园区;实现有色产业聚集和集约化发展。2011年,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8、能源开发产业。依托丰富煤炭资源,大力发展坑口电站和建设大型煤电一体化企业;创造条件发展风电等清洁能源发电,促进电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大电网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电力输出外送能力,建设成“西电东输”的重要电源基地。到2011年,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销售收入200亿元。


  9、煤炭化工产业。加快组建宝鸡煤业化工集团建设,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和产业控制力。加快麟北、千阳煤炭产业园区和长青煤化工基地建设,拓展煤制甲醇及深加工产品产业链;为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开辟新途径,逐步形成煤制油产业链,大力提升煤炭资源的转化效率。到2011年,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销售收入200亿元。


  10、药品药械产业。医药产业依托宝鸡仁寿、西安力邦宝鸡公司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西药和中成药等子集群,着力发展化学药、中药材、中成药、生物药等优势产品;药械产业依托秦明医学仪器、烽火新型电磁式传感器等重点企业,着力发展新型药械产品,带动和促进上下游产业加快发展。到2011年,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11、纺织产业。依托九州纺织、大荣纺织、汇凯纺织等重点企业和园区,通过新建、引进和技改等方式,着力发展功能面料、功能服装、中高档面料、丝绸等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到2011年,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二)农业产业。重点发展乳业、果业、肉制品、烟酒、方便食品等产业;依托关山、和氏、正和乳业和华龙、秦宝牧业等龙头企业,加速现代食品工业规模化、传统食品工业现代化步伐,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培育与食品制造业规模相匹配的原料基地,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保障。到2011年,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


  (三)现代服务产业。紧紧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实施一批旅游、物流产业项目,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物流枢纽和全国重要文化旅游名城,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12、文化旅游产业。围绕 “姜炎”、“周秦”、“民俗”、“佛”四大文化,依托太白山等独特自然风光,按照“可进入、可观赏、可联动、可停留、可娱乐、可回味”的思路,策划实施石鼓山公园、中华礼乐城、周秦文化主题公园、“一河两岸”改造等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法门寺景区”、国家中央公园、宝鸡文化大观园、炎帝故里、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和民俗文化村,把宝鸡建成全国旅游热点城市。到2011年,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旅游总收入200亿元。


  13、商贸流通产业。实施一批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形成铁路、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加快建设陈仓核心物流园区,虢镇车站厂区商业区及蔡家坡、阳平、天王、县功、坪头6个商业区,组建蔬菜、果品、药材、建材、家俱、机动车交易、家禽农畜、粮油8个市场;建设日用消费品、农业资料、副食品、中医药、建材化工、机械电器6个配送中心,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式物流配送体系,打造联接陕甘宁川、辐射周边的物流配送基地。到2011年,项目实施完成后,新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


  四、项目结构体系


  规划产业振兴、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三大类共230个项目,总投资1108亿元。


  (一)产业振兴项目


  共150个项目,总投资667亿元,占60.3%。其中:


  1、工业产业。74个项目,投资357亿元。其中:


  (1)装备制造产业项目37个,总投资127.4亿元。其中:


  ①汽车及零部件项目10个,总投资38亿元;


  ②机床工具项目9个,总投资50.6亿元;


  ③铁路装备项目5个,总投资11亿元;


  ④电子电器项目5个,总投资11.5亿元;


  ⑤钛材基地项目8个,总投资16.1亿元;


  (2)金属加工产业项目9个,总投资21.8亿元;


  (3)能源开发产业项目9个,总投资26.2亿元;


  (4)煤炭化工产业项目5个,总投资165.5亿元;


  (5)药品药械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10.1亿元;


  (6)棉纺加工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6.8亿元;


  2、农业产业。28个项目,投资64.9亿元。


  3、现代服务产业。48个项目,投资243.9亿元。其中:


  (1)文化旅游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199亿元,其中:


  ①历史古迹项目16个,总投资30.4亿元;


  ②自然景观项目10个,总投资35.8亿元;


  ③文化创意项目6个,总投资132.8亿元;


  (2)商贸物流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44.7亿元。


  (二)科技创新项目


  共41个,总投资65.2亿元,占5.8%。其中:


  1、工业创新项目22个,总投资13.8亿元;


  2、农业创新项目9个,总投资16.7亿元;


  3、能源创新项目10个,总投资34.6亿元。


  (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共39个,总投资375亿元,占33.9%。其中:


  1、骨干交通项目11个,总投资233亿元;


  2、重大水利项目7个,总投资21.1亿元;


  3、园区设施项目8个,总投资67.1亿元;


  4、城乡设施项目13个,总投资53.7亿元。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牢固树立项目理念。规划项目包括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和重大基础设施三类项目。项目实施后,预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500亿元,新增利税300亿元。将成为振兴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力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关县区和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落实产业振兴项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切实抓好落实。


  (二)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市委、市政府将安排4000万元对列入规划实施的重点前期项目实行财政资金支持,由各项目包抓工作班子和项目投资主体用于项目前期调研、规划、立项、评审等事项。针对项目建设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的实际情况,抓住省市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有利时机,做好土地规划调整工作,尽可能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三)积极筹措项目资金。随时掌握国家政策,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后续项目,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努力创新机制、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扩大资金的来源渠道;集中力量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认真落实省市出台的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争取更多的信贷支持。


  (四)努力构建项目平台。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立足我市园区实际,积极推动产业项目集群发展。加快扶持壮大以陕汽集团为龙头的蔡家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秦川集团、宝鸡机床为龙头的机床工具产业集群;以石油机械、石油钢管为龙头的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宝光、烽火、宝成、凌云、长岭等企业为骨干的电子电器产业集群;促进凤翔长青形成煤化工产业园;麟游形成煤炭产业园;千阳形成陶瓷建材产业园;凤县形成铅锌冶炼产业园;眉县形成纺织机械、砖机产业园;陈仓形成物流工业园;绛帐形成食品加工产业园;太白形成绿色蔬菜产业园。通过聚合产业优势,增强辐射效应,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形成链条,形成集群。


  (五)营造良好项目环境。努力建设“八大经济环境”:即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环境、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稳定安全的治安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把宝鸡建设成为资本投入和生产要素流入的最佳目的地。


  (六)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全过程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财经纪律,坚决防止项目建设资金跑冒滴漏、挪作他用等行为发生。发展改革、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对弄虚作假,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的,要一查到底。坚持依法、合规、按程序办事,确保项目安排科学合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认真执行项目建设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项目建设监管机制,抓好项目招投标、工程施工、安全监管、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规范运行。


  (七)落实项目领导责任。对规划中确定的230个重点前期项目,继续实行市县领导包抓重点项目责任制。分工负责的市政府领导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亲自上手,及时部署,细化工作方案,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有效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各项目工作班子要充分发挥包抓主体作用,精心抓好组织实施;要坚持每月向市重点项目办公室报送项目前期进展情况,主动与包抓领导联系,及时汇报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市政府对重大项目及时决策和指导。


  (八)强化项目督办考核。市政府大督查办公室要把此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纳入专项督办内容,实行跟踪检查督办,市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要积极搞好统揽协调工作,强化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协调,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要搞好督促、指导和服务,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督促检查。对工作进展快、任务完成好的,市政府将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措施不力、工作滞后未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


 
 
 
 
 
主题词:经济管理 产业 规划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8月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