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重点领域
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
公开年报

索引号:435361112/2021-00024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2021-04-30 16:01:46
名  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要点
有 效 性:有效 文  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21-04-30 16:01:46 浏览次数:

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健全完善衔接体制机制。对脱贫工作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制定我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意见,逐步由集中资源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十大提升行动”,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持续推进产业帮扶、异地搬迁后续帮扶,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和监督,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三)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提升行动,巩固深化“嵌入式”产业扶贫成果,做好产销对接,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支持扩大村镇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建设规模,帮助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及时就业。在涉农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劳动力就地就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

(四)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进行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完善落实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对有劳动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开发式帮扶,对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实施兜底保障和相关救助。

二、加快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五)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十四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实施稳面积、提地力、提单产、提效益“一稳三提”行动。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落实完善各类补贴政策,调动种粮积极性。开展玉米增密度和小麦播种质量提升行动,抓好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防治。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多渠道多形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生猪生产恢复发展行动。2021年生猪存栏增加到4万头以上,出栏6万头。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搞好小麦良种基地南村繁育站环境保障,支持磻溪甘蓝籽育种基地建设。

(六)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开展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回头看”和耕地“非粮化”排查摸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治耕地“非粮化”。加快10.9万亩农田水利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编制,启动马营镇鸡峰山灌区1.8万亩改造工程。开展耕地弃耕、撂荒专项整治。

(七)深化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3+X”特色产业,深入推进“3+3+3”发展战略,推动葡萄、樱桃、猕猴桃、奶山羊等特色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着力延链补链强链。配合市农业局建设宝鸡农产品物流园区项目,健全农产品质量管控体系。2021年新建设施农业1000亩,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中蜂、奶山羊、食用菌等区域特色产业。中蜂存栏达到1.5万群;奶山羊存栏1.1万只、产奶量0.4万吨;生产食用菌5万袋。要大力实施品质提升、品牌建设,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及绿色认证,特别要把樱桃、葡萄品牌做亮。持续办好农民丰收节等农产品推介等活动,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支持“蒙牛”“郑飞老牛面粉”“冠友”“袁家”等食品企业发展,规划食品产业园建设。支持天王镇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天王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逐步打造高新四路塬北路、八鱼姬金路、天王钓鱼台、千河王家崖水库等乡村游线路,推动三产融合。

(九)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健全统筹城乡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乡村延伸,持续完善农民工实名制动态就业服务系统。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工作,大力开展欠薪治理行动。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鼓励社会资本下乡,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减轻农民负担。

(十)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秸秆“三料”转化、农膜回收利用行动,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推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强化河湖长制,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全面实行林长制,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

(十一)提升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发展节水农业,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喷灌、微喷灌等技术。实施小麦宽幅播种机叠加补贴和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以上。提高农机装备研发生产能力,支持“优斯达”等农业生产企业,加快陕西华牛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

三、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十二)加快村庄规划步伐。基本完成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分类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对暂未编制规划的村庄,严格按照区、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加强村庄建设管理,保留乡村特色,不搞大拆大建,打造镇村乡村建设示范样板。

(十三)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向村覆盖、往户延伸。实施公路畅通,加大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力度,加快建设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严格落实农村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建设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建设,全面推行“路长制”。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渭河东西片区以及千河片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加快乡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持续推进“气化农村”项目,开展新能源的推广利用,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拓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数据平台功能,加快农村益农社平台建设。实施村庄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强村级客运站点、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服务设施建设。

(十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抓好改厕后长效运行管护与粪污资源利用,年内改造卫生厕所400座、卫生公厕10座。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设施配备。加强垃圾填埋场规范管理,支持有条件的村生活垃圾由第三方清运,确保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污水处理率达到20%左右。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组织开展节日战、季节战和专项整治活动,深化农村基础设施“1+7”物业式管护机制,创建管理示范村20个。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开展美丽宜居镇村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

(十五)优先发展乡村教育。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乡村学校网络覆盖和运用能力,深化城乡教育联盟,坚持开展校长、名师城乡交流活动,交流名师占比不低于30%。完善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辐射村级成技校的成教服务网络体系,加快培养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

(十六)全力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加强镇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支持村集体新建公有产权卫生室、不断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络。推进天王中心卫生院改建工程,将其建设成为高新区域内医疗卫生中心,持续提升高新区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向招聘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引进医学类毕业生,为基层医疗机构补充新鲜血液。依托高新医院和高新区立医院技术优势,加强基层卫生专业人员培训,提升基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建设为主要形式,通过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规范业务管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通过校地联合订单式为基层免费培养专科医学生,充实村医力量。探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新模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薪酬待遇。重点支持高新医院残疾人康复基地和天王中心卫生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发展,构建高新区康复医疗二级服务体系。推动高新区康复医学的发展。积极促进宝鸡市妇幼保健院高新分院项目落地,建成全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与基层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中心,区域内新生儿及儿童预防保健医疗救治中心,提高专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提升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率,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提升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尘肺病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水平。落实计生家庭优惠政策,提升优生优育工作水平,扩大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提高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覆盖率。到2025年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明显提升,健康家庭、健康村、健康学校建设率均达到60%。

(十七)统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合理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改革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持续抓好农村互助幸福院规范运行管理和星级评定。城乡社区治理服务不断创新。

(十八)全面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完善镇村两级物流网络,促进农产品网上流通。推进农商互联供应链项目建设,支持相关龙头企业建立葡萄、樱桃、花椒、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产销一体化供应链体系。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险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仓储保鲜冷库5个、交易市场3个。

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十九)加快推动镇村经济发展。强化乡镇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区镇村功能衔接互补。积极落实市上《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争先进位十条措施》。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十强镇建设,力争打造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

(二十)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一般公共预算。加大乡村振兴项目储备,拓宽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建设资金渠道。支持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农户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保单质押、农机具、大棚及畜牧设施抵押贷款和无还本续贷业务,加大对“三农”重点领域的信贷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开发创新专属金融业务品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力争中省财政补贴险种在我区实现愿保尽保,推动农业保险逐步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变。

(二十一)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家庭农场,把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和专业大户核实纳入家庭农场管理。鼓励农机、病虫害防治、疫病防控等专业化组织开展全程托管、关建环节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支持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

(二十二)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开展农村宅基地信息数据调查,全面摸清宅基地底数,制定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流程。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完成中型灌区水价改革。巩固完善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成效,力争全区涉林农户人均林业收入不断增加。

(二十三)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示范行动和“培强、扶优、提升”工程,创建提升“十有”标准村集体经济组织20个,新增年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2个。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探索赋予集体资产权能实现机制,推动重大改革任务系统集成。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加大财务审计督查力度,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镇村全覆盖。推进“空壳村”全面清零。

五、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二十四)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省市《实施意见》,成立党工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牵头推进“五大振兴”。区镇两级要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线责任人”。镇党委书记要把全部精力放在推进乡村振兴上,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建立区镇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述职内容。开展区镇村三级干部乡村振兴轮训。

(二十五)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将乡村人才振兴纳

入区人才工作总体部署,推进各类人才服务乡村。落实《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十条措施》,组织开展“百名专家人才下基层”活动。安排清华北大优秀毕业生到基层一线挂职服务。优先选拔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实绩优秀的干部进入区镇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拓宽区级“三农”工作部门和乡镇干部来源渠道,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做好定向招录选调生到村任职工作。优化调整选派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效机制。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

(二十六)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完善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有序开展乡镇、村集中换届,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积极稳妥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巩固现有“一肩挑”成果,提高“一肩挑”质量。与换届同步选优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加强与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沟通协作、有效衔接。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进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在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激励关怀,提高补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深化“法律进乡村”主题活动,持续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狠抓普法宣传阵地和法治文化建设。加强乡村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强化镇、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农村地区邪教非法活动。

(二十七)大力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十个一”建设为抓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深化“崇德宝鸡”建设,落实《宝鸡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深化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学习宣传、推荐评选活动。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活动。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讲堂”的作用,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二十八)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各镇党委每年向党工委、管委会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制定出台区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办法,并量化成具体分值纳入考核。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强化乡村振兴督查,加强“三农”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规范各类检查评比和考核督导事项,坚决纠正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