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要闻

向“高”而行 向“新”而进—— 宝鸡高新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综述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10 14:37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也是最有力的书写者。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近年来,宝鸡高新区以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以贯通落实“十项重点任务”为主线,在创新驱动、产业突围、产城融合的航程中劈波斩浪,坚持创新实干,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踏出了一串印刻着突破与跨越、满载着成果与荣光的奋进足迹。

这五年,是宝鸡高新区能级跃升、实力倍增的五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四项骨干经济指标分别保持着年均5%、7%、13%和15%的稳健增速,每一组数据的攀升,都彰显着区域发展的强劲韧性;
这五年,是宝鸡高新区活力迸发、主体壮大的五年——各类经营主体从“十三五”末的1.4万户迅猛增长到如今的4万户,从小微企业蓬勃兴起,到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多元经营主体共同构筑起区域经济的“活力矩阵”;
这五年,是宝鸡高新区产业筑基、支撑强劲的五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增长49%,产值总量更是占到全市总量的37%,成为名副其实的宝鸡产业发展“主引擎”。
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日前,记者走进陕西大力神航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高精尖加工设备高效运转。作为宝鸡高新区钛产业集群的骨干企业,该公司近年来持续进行设备更新与技术迭代,仅今年6月,锻件产量就突破4000吨,创下企业单月产量历史新高——这正是宝鸡高新区推动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焕新计划”的生动缩影。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十四五”开局以来,宝鸡高新区将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既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又助力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为区域经济注入澎湃动力。
企业的成长壮大,离不开政策“红利”的有力助推。记者了解到,为给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宝鸡高新区拿出“真金白银”给予支持,重点奖励那些在技术改造中实现工艺突破、在产能提升上创下历史新高的优秀企业。这样的举措不仅让实干者得实惠,更有效激发了广大企业投身创新、深耕实业的积极性。
在聚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宝鸡高新区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发展的“强引擎”,坚定秉持“项目为王,企业至上,服务最优”的发展理念,以全链条服务护航项目落地、企业成长,奋力扛起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重任,严格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四个一批”要求,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十四五”以来,在这套高效机制的保障下,宝鸡高新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先后引进国钛金属高端制造工业园、万骏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高档数控机床研制基地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91个;为给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宝鸡高新区果断将1966亩商住用地调整为工业用地,高标准建成钛及新材料产业园科技新城园区、钛及新材料产业园清庵堡园区、城铁城数控机床产业园等多个专业化承载园区,让同类企业“抱团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
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
宝钛集团研制的宇航级宽幅钛合金板材,打破国外进口依赖;
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精加工数控机床,精度可达0.001毫米,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陕西航天时代导航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捷联动调陀螺仪,为神舟十八号顺利升空提供关键助力;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以来,宝鸡高新区坚持一体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搭建、创新生态优化“三大工程”,不断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生态,促使科技创新成果如繁花般竞相绽放。
记者了解到,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宝鸡高新区出台了创新驱动十条措施,建立企业培育梯队,以“真金白银”和实实在在的举措,支持企业创新。在创新平台搭建方面,宝鸡高新区组建成立了陕西钛谷集团、西北有色金属宝鸡创新研究院、宝鸡钛产业学院等一批科创平台,为企业技术研发、人才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让企业发展底气十足,宝鸡高新区不仅推行“企业创新积分制”、设立科技金融超市,常态化举办技术供需对接,还配套建成了集产业孵化、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科创中心,并完成了能够提供科技研发、中试检测等服务的秦创原宝鸡创新港一期主体建设。今年6月,“科技金融进园区”银企对接会在宝鸡高新区钛及新材料产业园举行。这场由园区联合工商银行、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打造的对接活动,聚焦企业“融资渠道窄、信用评估难”痛点,现场详解多款金融产品。活动现场,企业代表与金融机构精准对接,达成多项初步合作意向,实现了金融资源与企业需求的“精准滴灌”。
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不少企业纷纷亮出看家本领。陕西大力神航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集高端金属熔炼、锻造及销售于一体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每年投入2500万元研发经费,先后攻克高性能大尺寸钛及钛合金件加工、精密锻造钛数字化改造等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绿色智造”的转型升级。
数据是发展成效最直观的见证:到目前,宝鸡高新区省级以上技术中心和创新平台达到54个,省级以上孵化平台达到16个,高新技术企业43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420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6户、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1户,数量均占到全市总量的50%以上,充分彰显了其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引领地位。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
近日,在宝鸡海关的监管下,一辆装载1965箱西凤酒的货车从宝鸡综合保税区顺利驶出,出口美国市场。这不仅是该企业在国际市场拓展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同时也标志着宝鸡地区外贸服务体系实现高效升级,对外开放能级再迈新台阶。
作为宝鸡对外开放的核心前沿阵地,宝鸡综合保税区自2021年封关运行以来,始终以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为核心,紧紧围绕“一平台三中心”(即打造国际贸易主平台,钛及新材料国际加工制造中心、“一带一路”物流集散中心、跨境电商示范中心)的目标定位,将国家高新区与综合保税区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整合,为本地企业打通国际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提供了强有力的关键支撑,成为推动区域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钛及新材料产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宝鸡综合保税区将打造“钛及新材料国际加工制造中心”作为助力本土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着力点,先后引进宝鸡嘉琦金属有限公司、陕西煜成和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陕西宝钛万豪钛业有限公司、陕西宏美华钛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初步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成品到出口海外的全产业链条。这些企业依托宝鸡综合保税区进口设备免税、保税研发、通关便利等政策,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了通关效率,提升了国际响应能力。如今,钛及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宝鸡高新区外贸核心增长点,为宝鸡从“中国钛谷”迈向“世界钛都”构建了高能级开放平台,也有力推动了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了地方就业和经济提质增效。
“过去,由于宝鸡对外开放平台不足,市域内大多数外贸企业只能依赖上海、青岛、西安等大城市口岸报关出口,不仅效率低下,还增加了不少成本。”宝鸡综合保税区有关负责人说,自宝鸡综保区封关运行后,解决本土企业“出海难、成本高”的痛点便成为首要任务。为此,他们建立了市域重点外贸企业“一对一”服务机制,主动对接钛材加工、石油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添加剂等特色产业龙头企业,提供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宝鸡综保区率先推出“保税物流+国际公路运输”和“保税物流+中欧班列”双驱物流模式,实现了“门到门”全链条跨境物流服务,大幅压缩了通关时间与运输成本。尤其是今年以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与积极举措的推动下,宝鸡已有20多家企业在综保区顺利完成试单,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亚及欧洲市场,报关出口超140批次,出区货值达1.53亿元,业务范围覆盖生物科技、汽车制造等多个重要领域,有效帮助本土企业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
其实,宝鸡对外开放的红利不仅惠及企业,更走进了市民生活。随着进出口仓储展示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园、综合保税仓相继建成投用,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切实享受到对外开放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
“以前想找个宽敞的地方锻炼一下都找不到,现在出门就是公园,日子越过越舒心!”家住清水河附近的李建军的感慨,道出了宝鸡高新区居民近年来生活的真切变化。
“十四五”以来,宝鸡高新区始终秉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让宜居新城的成色越来越足。据统计,截至目前,宝鸡高新区重点攻坚城市功能短板,高新二路中段等12条断头路被逐一打通,渭滨大道等3条瓶颈路完成拓宽,西沙河公园等8个绿地公园相继建成开放。
教育是民生之基,也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以前为了让孩子上好学,不少家长得跨区租房,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宝鸡高新区教育体育局负责人说,针对中小学、幼儿园学位紧张的问题,宝鸡高新区创新采用“政府投资+企业捐建”模式,5年来累计新建、改扩建20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2万余个。其中,高新八小不仅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室内体育馆等现代化设施,还引进了多名市级教学能手,迅速成为周边家长的首选。与此同时,宝鸡高新区还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成立了高新幼儿园、高新三小等6个教育集团,让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如今,宝鸡高新区已形成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再到职业教育和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成为全市首个拥有全链条教育资源的县区。
医疗服务关乎群众生命健康,也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宝鸡高新区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宝鸡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口腔医院先后在辖区建设分院。日前,记者在市妇幼保健院高新院区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室内装饰装修。“以后在家门口就能让三甲医院的专家看病,真是太方便了!”家住天王镇的张婷得知这个消息后格外高兴。与此同时,高新区立医院项目也在加紧施工中,目前已完成主体验收,正在进行外立面龙骨焊接刷漆、室内瓷砖铺贴等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记者了解到,宝鸡高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村企共建”模式,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其中,天王镇小塬村的葡萄种植产业堪称“村企共建”的标杆项目,该村通过与陕西众智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种植“阳光玫瑰”22亩,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更让当地农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2024年,通过拓展海外销路,本村葡萄顺利出口迪拜,年产值达100万元。产业发展的红利持续惠及村民,不仅带动全村30余户农户参与其中,更帮助这些家庭户均年均增收8.5万元,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产业兴农带来的甜头。”小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黎保卫说。如今,天王镇已成功创建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宝鸡高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三五”末增长22%,达到2.1万元。
五载耕耘结硕果,砥砺奋进启新程。自“十四五”开局以来,宝鸡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步履铿锵,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立足新起点,宝鸡高新区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昂扬的斗志、更扎实的举措,坚定不移向“高”而行、向“新”而进,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宝鸡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办: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陕ICP备12009282号 网站标识码:6103000029

陕公网安备 61030502000210号